2016
-
05
-
16
点击次数:
77
吕一燃[1]钓鱼岛列岛,也称钓鱼台列屿或者钓鱼列岛,系由钓鱼岛、黄麻屿、南小岛、北小岛、赤尾屿等八个小岛屿组成,分布在北纬25°36′—26°,东经123°—125°30′,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。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,约有五平方公里,黄尾屿次之,约一平方公里,其他各岛面积皆不满一平方公里,最小的只有0.0239平方公里。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,愈靠近中国大陆深度愈浅,与琉球之间有深逾2000米的海沟相隔。钓鱼岛列岛一带海产丰富,中国福建、台湾渔民历来在这些岛上及其海域从事生产活动。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,据估计约有800亿桶。钓鱼岛古称钓鱼屿、钓鱼台或钓鱼山,黄尾屿也称为黄尾山或黄麻屿,赤尾屿又称赤屿或赤坎屿等。钓鱼岛等岛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的。明朝永乐元年(1403年),一位奉差前往西洋(南洋)等国宣诏的官员,参考我国古代航海指南书籍,“累次较正针路”,编写了一本名为《顺风相送》的海道针经,该书记载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说:“太武放洋,用甲寅针,七更,船取乌糜。用甲寅并甲卯针,正南东墙开洋,用乙辰取小琉球头。又用乙辰取木山。北风东蠡开洋,用甲卯取彭家山。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。南风东蠡放洋,用乙辰针取小琉球头,至彭家、花屿在内。正南风梅花开洋,用乙辰取小琉球。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。用卯针取赤坎屿。用艮针取枯美山。南风用单辰四更,看...